認識GRC/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
發布日期:2022-4-11GRC/TCP假山塑石雕塑工藝采用一種熱固性塑料的復合材料,它能確保 TCP假山塑石雕塑以合適的結構基材,金屬或塑料框架或嵌入施工從而達到一種理想的效果。
復合材料的最大優點是可以提供建筑師,設計師和制造商靈活設計,且材料具有耐久性和表面或整體可作噴漆顏色。
? 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幾乎可以做成任何形狀,部件可被精確施工??梢詮澢?,做棱紋,波紋或穿孔。
?GRC/ 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表面處理效果各種各樣,光滑面或質地感的,帶顏色的或做好底漆準備噴面漆的都可操作。
? GRC/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是強度最好的建筑材料之一,與玻璃鋼、鋼材或鋁材一致;
?GRC/ 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壽命長,此耐久性材料可在惡劣的天氣下使用數十年。
GRC/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雖然很容易噴漆,但顏色可與組合形成整體并滲透都內部,因此是一種低維護,持久性好的產品。TCP 同樣耐腐蝕性好,如果加強鋼棒的覆蓋為每邊 25-50mm,可使用于惡劣或極端的環境中。
? GRC/TCP假山塑石雕塑材料可制造成輕型材料,只需較少的勞動力和更輕的支撐結構或襯底,從而降低了建造和安裝的成本。也可加快施工的速度。
? 可作為 A 級防火材料使用,是建筑物的外墻或室內建筑立面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關文章閱讀
(湯山礦山修復)
如何實現礦山修復,不同人有不同的構思,傳統修復手段或許是種種植被,做生態綠化處理,然修復后的礦山沒有任何價值。而另一種通過藝術的手法通過假山對山體做巨形塑山。
(礦山修復假山瀑布水景)
傳統礦山修復是在廢棄礦坑的基礎上在表層制作一層防護網,并通過封裝帶種子的綠化包壓實表層。并噴涂再生營養液。最終達到綠化的效果。而藝術礦山修復采用的是假山塑石的形式,對山體進行外立面包裝,包裝后的山體是以假山景觀石的形式展示,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如黃山新安大好山水假山瀑布、梅州客天下假山瀑布、湯山礦坑公園假山瀑布等。使得整個城鎮得到一定的提升,并成為一種標志性的建筑。
(假山瀑布)
習近平總書記在解釋生態與文明的關系時指出:生態的繁榮導致文明的繁榮,生態的衰落導致文明的衰落。
這個觀點不僅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而且貫穿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v觀歷史,縱觀世界,人類文明離不開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如何保護生態成為了時代先鋒。
(如何升級改造)
可以說,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根本屬性的戰略高度,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和顯著特征之一。在我國 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新階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在我國整體綠色覆蓋區域逐年增加。
(礦山修復)
如何對山體進行系統升級改造,我們下回以實際案例(南京湯山礦坑國家公園假山瀑布水景)進行分析。
假山瀑布工藝延申拓展閱讀
2018年的歲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生態文明思想浩蕩東風吹拂下,一個以全國礦山生態修復為主題、探討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有效途徑的論壇——2018全國礦山生態修復高峰論壇,于12月22-23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汪民,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礦山推進委員名譽會長武強等出席。
在論壇上,專家們圍繞礦山環境問題與特征分析、礦山生態修復理論與實踐、礦山生態修復與農林草產業融合、礦山生態修復與社會資金介入、礦山生態修復相關制度與政策、廢棄礦山與礦山公園建設等多角度、多側面進行了審視,并提出了意見與建議。
我國礦山環境治理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粗放式開發對于礦山環境造成的影響仍然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礦山推進委員名譽會長武強作大會致辭并作《礦山環境問題與特征分析》專題演講,武強院士認為,我國是個礦產資源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我國西部的一些省份 GDP80%以上是礦業工程活動貢獻的。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以及我們過去在管理上存在的不太成熟的做法,長期以來我國礦業發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條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粗放式經營發展老路,我國礦業在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安全保障的同時,很多時候是以犧牲礦業環境和生態環境為代價,嚴重制約了我國礦業的可持續發展,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進度緩慢;礦山生態環境的修復和綜合治理遠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綜合治理體系和市場機制,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也極大地制約了運營市場的發展。此外還有諸如認識問題、管理問題、政策落實問題等等。
武強院士從技術角度將礦山環境存在問題按性質分為五類,一是礦山三廢問題,二是地面變形問題如開采沉降、塌陷等;三是礦山含水層擾動和破壞問題,四是沙漠化問題,五是水土流失問題。五大問題對產生的環境效應,一是占用與破壞土地資源;二是水資源損毀包括水量、水質的損毀;三是礦山次生地質災害;四是自然地貌景觀與生態環境破壞。
武強院士指出,自2001年以來盡管國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頒發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推進專項治理,開展了礦山復綠的行動,建設了國家礦山公園,初步構建起開發補償保護的經濟機制,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得到了有效恢復等,但總體而言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仍不適用于新形勢的要求,粗放式的開發方式對于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仍然嚴重,地面塌陷,土地損壞,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觀的破壞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武強院士提出,要認清問題,重視問題。對我國礦山生態環境及存在的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要有緊迫感、責任感;要學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作為建設綠色礦山工作建設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要廣泛宣傳動員全社會對于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重視、支持和參與,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和先進模式,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堅持創新驅動,要大力創新市場運行模式,實現礦山運行模式開發式治理等。
礦山生態修復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參與,實施開發式治理
自然資源部地勘司巡視員、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鳳峻在演講中認為,我國礦山生態修復任重道遠。中國礦山開采有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歷史遺留的礦業開采遺跡有很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作為政府的一項職能在全國推進到現在為止是20年。截至到2016年,全國用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超過900余億元,完成治理恢復土地面積92萬公頃。
關風峻介紹,據2017年全國礦山資源開發環境遙感監測結果,全國礦產資源開發占用土地面積約362萬公頃,其中歷史遺留及責任人滅失的230萬公頃,在建生產礦山占用132萬公頃。礦山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關風峻認為,礦山生態環境修復需要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由于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開始時間不長,現在還不能說已經有一套完整的礦山生態修復的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需要在廣泛征求意見、交流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實施起來要更加有效的政策。近些年實踐中探索了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和企業化運作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模式。他解釋道,所謂政府主導就是中央政府部門要起到主導組織作用,組織全國對礦山地質環境情況進行調查、制定規劃和標準等;省級政府部門推進工作時主要在省級層面發揮組織調查、制定規劃標準、政策進行資金引導的作用;市縣兩級政府,要把轄區內礦山生態環境等問題在省一級調查基礎上做出區域性規劃,最后落實在項目上,組織好招標、招商等。所謂政策扶持,即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要積極爭取土地、礦產資源政策扶持,也要與地方政策如新農村建設、棚戶區改造、生態移民搬遷、地質災害治理、土地整治、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等有機結合起來;所謂社會參與,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不僅是政府出錢和礦山企業出錢,而且也要社會投資進來,吸引社會的力量參與到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領域;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應實施開發式治理,有投入,有產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產業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三個途徑,一是將礦山環境恢復成建設用地;二是恢復成農用地;三是恢復成生態用地。一些地方成功的案例表明,開發式治理有了產出,形成了良性循環,形成產業,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以科學的學科理論作支撐,因地制宜設定生態修復目標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沈渭壽以《砂石礦生態環境理論與實踐》為題發表演講,他強調,砂石資源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建筑材料,是繼水資源之后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資源。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00億噸砂石料,我國每年消耗的砂石料達到200億噸,占全世界50%。砂石礦目前的開采一般都離大城市比較近,其生態破壞也是最為嚴重的,且其需求量又非常大,所以現在生態保護監管的力度也大
沈渭壽研究員認為,砂石礦生態修復就是把它作為一種開發利用式的修復治理。這需要科學的學科理論來支撐。國際上有可持續發展理論,場所精神理論、恢復生態學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風景園林理論、城市規劃理論等可供借鑒。如可持續發展理論主張,礦山廢棄地的改造建設不僅依賴于目前的技術,還要從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等多方面考慮;場所精神理論強調,設計在營造新事物的同時要保存并傳達原有空間所具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采石場是人類采石留下的場景記錄并反映了特定時期的人類文明和發展狀態,具有強烈的人文與物化環境的特征,在利用的過程中要充分合理利用場地,要體現其精神;采石場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必須遵循恢復生態學的基本規律和規范,特別是進行復綠時一定要遵循恢復生態學理論;風景園林、規劃理論理論等視角看,采石場廢棄地可作為風景園林中一個重要的資源被利用;有的廢棄地地處城市區域里,其規劃要和城市規劃結合起來。
沈渭壽介紹,從近年來砂石礦生態修復主要模式看,主要有工程綠化、園林景觀、礦山公園、復合型旅游開發、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模式。結合一些礦區案例他提出,礦山生態修復要在詳細的調查基礎上,因地制宜制訂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方案,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礦區廢棄地所處區域、位置及生態適宜性來設定生態修復目標,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礦山生態修復不能用礦業思維來考慮問題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副主席張鑫作《礦山生態修復與林草產業融合》的演講,他說,林業產業是主要依托森林、濕地、荒漠和生物多樣等林業資源進行生產經營、服務的經濟活動。林業產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朝陽產業。林業產業以其資源可再生、產品可降解的優勢,以及涵蓋范圍廣、就業容量大、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的發展潛力,受到世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重視。發展林業產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林業產業現在投資較熱的,一是生態旅游經營,二是森林藥材及保健植物培育,三是木本油料以及種苗花卉類、林下種植等。做得多的有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國家公園、森林城市、林業產業園等
對于生態修復,張鑫認為,第一,生態修復可能是個過程,不是目的;第二,生態修復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很少有人主動修復。第三,生態修復是個復雜的產業,而不是簡單的工程。在主動修復過程中,政策很重要,但是需要按照產業的邏輯來思考問題。從生態修復的啟動到結束,要由策劃、規劃、技術、建設、投資、運營組成聯合體運作。生態修復的結果應該是一個綜合體:要么打造成一個景區,要么是個中心,要么是一個生態活動場所,要么是一個驛站,要么是一個聚集地,要么是一個特色小鎮……所展示的應該是后現代工業文明的成果。 礦山生態修復涉及農業、林業的,我建議不要用單純的礦業思維來考慮問題。一是要確定產業方向,延伸產業鏈。一定要有主題,要結合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要延伸產業鏈,如生態旅游、康養;現在《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把森林康養列為林業產業支持的重點內容。第二個方向是從事真正的綠水青山事業,如種樹等。同時要區別消費人群,發展特色經濟。
礦山環境修復要關注土地價值,也要防范風險
自然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中心法律顧問吳永高律師作《礦山生態修復相關制度與政策》演講時認為,礦山修復涉及多個主體,礦山企業是土地復墾義務人和礦山環境保護恢復治理責任人;礦山生態修復參與主體包括專門的修復公司、地質隊和高校,他們在設計、施工、研發等方面要參與,還有就是社會資本的參與。
在礦山環境修復當中,怎么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吳永高認為,不同的參與主體利益訴求是不一樣的,要有四個相結合,一是礦山修復要與有關項目渠道結合,可與原來的土地復墾、礦山環境保護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土地整治、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結合,結合是為了保障項目資金的來源。二是要與土地、礦產資源政策相結合,如通過礦山環境修復采殘留留尾礦,彌補修復礦山環境的資金缺口;與集體土地流轉利用、土地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礦業用地政策等銜接;三是與產業用地政策相結合,四要與扶貧政策相結合。
吳永高認為,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也要注意防范風險,一是要注意土地權屬問題。修復礦山時首先要搞清楚礦山的地是誰的;二是土地用途認定。土地用途要去看規劃,不是看現狀。三是土地性質認定。如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有嚴格的范圍界定;四是修復后土地用途認定等??傊?,在礦山環境修復方面,政策指向主要是土地,一定更多地關注土地的政策、土地的權利。
要以市場化角度對待社會資金介入礦山修復
仟益瑞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張劍作《礦山生態修復與社會資金介入》演講時認為,如何利用社會資金導入綠色經濟、生態修復這項工程,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社會資金介入礦山修復的產業鏈,要以市場化的角度審慎地看待,不能單純地以公益或者以其他意義來考慮。因為對資本來說,它有逐利需求。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求要有一定的回報,其中的原則是可持續原則、市場需求原則、差別化原則及補償原則等。在礦山地質環境修復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必須要以市場化的、收益的原則進行;要用不同的金融產品進行一定開發。
對于運營模式,張劍認為,傳統的融資方式有PPP、產業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等。PPP模式最早創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用來進行公共部門提供相關服務,后演變成產業PPP模式。張劍認為,PPP模式應用于礦山修復時不能局限于傳統的環境治理項目,可適當擴大到有利于生態環境又有較大盈利空間的產業,包括綠色生態農業、康養、節水、經濟作物種植等,做一些相關的衍生服務,這樣對效益的提升會有有力的支撐。
張劍認為,要關注一個金融機構——保險,保險資金因為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管,對風險是極為厭惡的;保險資金成本最低,且保險公司投資體量很大,跟礦業產業對接的話有較大空間;還有,因為礦山修復會造成林地、耕地之類的土地價值,出來后可跟保險公司形成有效的對接;還有,未來形成的應收款可以簡單做成ABS,通過證券系統、通過資本市場等做些相關結構化安排。
生態修復應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一些專家分享了近年來礦山修復中的較成功的做法:消除地質災害、修復生態、景觀再造、產業植入;修復前做好規劃;安溪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蘇提高在演講中交流了該縣推出石材行業、開展石材礦山環境治理案例:他們跳出“為治理而治理”的思維,將項目設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機結合,治理與開發并舉,治理中以消除地災隱患為重點,以生態植被恢復為抓手,變礦山廢棄地為茶園、農業綜合體和生態景觀,取得消除隱患、恢復生態、增加用地、產業轉型、社會效益好等成效;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利平演講時分享了他們將廢棄礦山改造成礦山公園、地質公園、地質文化產業園的案例:通過科學規劃,一礦一案,融入文化、生態元素等,讓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重塑為綠水青山,重新煥發出生機與力量!
論壇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支持、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主辦、廈門海石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上,有關專家還就綠色金融與礦山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景觀規劃與設計、礦山環境修復重建技術、礦山生態修復模式與產業等作了演講。來自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保護部以及有關機構的13位專家先后作主題演講。相關?。ㄊ?、縣)自然資源、林草、環境等生態修復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以及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專業公司、研究機構等500余名代表參加。